太子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德市三新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潇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成长,正逐渐成为推动宁德市经济领跑全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以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年相关专业年报,根据国家、省统计局出台的“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首次对宁德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开展专题探讨和研究分析。


  一、“三新”经济的定义、分类和核算方法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称为“三新”经济。“三新”经济增加值,指从事“三新”经济活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住单位指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生产是指在机构单位负责、控制和管理下,利用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将某些货物和服务投入转化为另一些货物和服务总产出的过程。


  “三新”活动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三新”活动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二是根据《福建省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试行)》,涵盖新兴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新服务、高技术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创新、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园区等12个重点领域。


  “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比较复杂。但总体上是从生产方进行,根据基础资料状况,主要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率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核算。


  表1“三新”经济增加值产业与重点领域关联


  二、宁德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全省


  近年来,宁德市“三新”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业新兴行业支撑强劲,服务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积蓄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从横向看,年,宁德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4%,分别比全国(17.08%)和全省(21.2%)高17.3和13.2个百分点,比重居全省各设区市前列。从纵向看,年至年“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高。根据“四经普”资料推算,年全市“三新”经济增加值.64亿元,占GDP比重为25.5%。在此基础上,推算年全市“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94亿元,按现价计算,比年增长40.7%,快于同期GDP现价增速2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2.1%,比年提高6.6个百分点。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但也给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市“三新”经济实现增加值.6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增14.7%,高于同期GDP现价增速7.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4.4%,比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主要特征:


  (一)从产业看,工业“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八成,是我市“三新”经济主体


  1.新兴工业增势强劲。宁德市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助推宁德市“三新”经济加速成长。年,全市“三新”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60亿元,按现价计算,两年平均增长41.4%;占“三新”经济增加值比重为80.6%,比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7亿元,现价比增18.7%;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4亿元,现价比增22.5%。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比增9.7%,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增8.5%,海洋高新产业增加值比增73.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增10.8%。


  2.服务业新经济运行良好。年,全市“三新”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分别占三新经济、GDP的比重为15%和5.2%。其中,全市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95亿元;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59亿元,增长6.8%。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10亿元,增长5.7%。


  3.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宁德市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有力推动了现代农林牧渔业稳定健康发展。年,全市现代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57亿元,现价比增3.0%,分别占三新经济、GDP的比重为4.4%和1.5%。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全市现代农业种植设施面积16.34万亩,比增3.3%。

 


  


  (二)从重点领域看,新兴业态规模不断扩大


  1.电子商务卓有成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亮点纷呈。水产品、电机电器、刀剪、太子参、食用菌、茶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电商换市”,把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年,全市电子商务增加值34.20亿元,现价比增27.3%;占GDP的比重为1.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网络订餐、网购、约车等消费方式成为群众日常生活重要内容。据“商务万象”系统统计,年至年,宁德市网上零售分别实现.19亿元、.45亿元和.23亿元,分别比增28.9%、32.5%和30.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04万件,比增15.1%;业务收入8.97亿元,比增12.4%。全市网约车增加值4.02亿元,现价比增5.5%。


  2.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截至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比上年新增29家;拥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7家,新增16家。年,东侨经济开发区获批建设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市全年专利授权数项,比增3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项,比增34.6%。全市共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单位家,实现RD经费内部支出52.83亿元,比增27.1%,研发投入强度(RD支出占GDP比重)为2.02%,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年,全市参与创新调查的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3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规上企业创新费用支出70.77亿元,比增19.2%;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比增8.9%。


  (三)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1.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宁德万达广场、宝信城市广场、联信财富广场、大润发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东晟广场、玖隆时代广场、德润商街等“十个十”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提升了城市品质,推动了全市消费增长,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年,宁德万达广场全年总客流量达万人次。


  2.数字经济提速发展。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线上医疗、云服务平台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提速发展。年,全市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数.3万户,三大通信运营商全年建设5G基站个。全年规模以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企业营业收入31亿元,比增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78亿元,比增4.8倍。


  三、辩证地看待宁德市“三新”经济发展,虽然比重较高,但仍存在发展短板


  (一)我市“三新”经济虽然发展加快,但规模尚小,竞争力弱


  年,全市“三新”经济总量.63亿元,与福州、厦门等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企业规模来看,扣除工业中几家龙头企业外,企业平均规模小、竞争力弱。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例,年全市“三新”工业企业平均规模10.77亿元,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等10家龙头企业外,“三新”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仅1.77亿元。同时,工业新产品种类少,从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看,仅有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主导产品,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服务器、芯片等高端产品制造仍是空缺。


  (二)“三新”经济中,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不足


  年,全国“三新”服务业占“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过半,全省“三新”服务业占比也近五成,而我市占比仅15%,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网上商品实现零售额占全部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仅为16.7%;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仅2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仅为7.3%。“三新”服务业的短板明显,尤其是现代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平台经济技术、研发设计、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不相适应。


  (三)“三新”经济关键在“新”,对人才的需求问题比较突出


  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三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北上广深以及省内的福州、厦门等地对人才职业发展更具吸引力,因此本地复合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对缺乏,同时存在创新型人才较难引进、流动性大、人才培养缓慢等问题。以科研创新人才为例,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人,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4.6%。而根据今年3月份,我市开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人才状况调查情况看,年企业反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近4万人,未来三年(-年)还需求人才超12万人,人才缺口比较大。


  (四)“三新”经济的统计难题亟待破解


  “三新”经济统计是一项新的调查工作,福建省的统计监测制度还是试行,“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还属试算阶段,设区市一级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案无法完全适用于设区市级核算,如因缺乏现代设施农林牧渔业、规模以下企业、限额以下企业、互联网金融等基础数据,而采用推算数,对全行业整体情况把握不完整、不精准,核算存在一定难度。另外,在“四经普”过程中,也发现“三新”经济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尤其是电商模式,往往是仅一间工作室几个人,却有不小的营业收入规模,这对统计提出新的难题。


  四、“三新”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三新”经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三新”经济,是新常态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再创新高,占GDP比重达17.08%;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3,比上年增长35.3%。数据表明,年,尽管遭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经济展现出良好的韧性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二)“三新”经济融合发展的特征将更加鲜明


  “三新”经济具有很强的跨界融合特征,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溢出性,通过跨界融合、重塑商业模式、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在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能对相关产业起到带动和激活效应。如年我国数字经济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渗透率,分别达8.2%、19.5%和37.8%。从当前来看,“三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农业”的全面推进正在打造农业新模式;制造业“双创”平台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着力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移动支付、智慧物流等蓬勃发展,显著提高了服务领域资源配置效率。未来一段时间,我市推动“三新”经济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三)“三新”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一是能够形成新的产业。“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将继续深化融合,推动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5G、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三新”经济。二是创造新的财富。以外贸为例,近年来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其中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企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定制化、个性化商品快速增长。三是能够降低经济和社会运行成本。“三新”经济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设施,以数据为核心资源,其增长空间不受传统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如,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而加快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拓展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再如,顺应人口老龄化加快趋势,“银发经济”成为新蓝海,通过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正迅速崛起。


  五、加快宁德市“三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三新”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新”,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公平竞争,引导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康发展,打造发展新优势和新机遇。


  (一)突出产业优势,壮大“三新”经济发展规模


  当前宁德市“三新”经济以工业为支撑,尤其是以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为主导,具备较强的产业人才、技术和规模基础,一些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十四五”全市“三新”经济仍将以工业为主要增长点。一方面,要突出“三新”与优势主导产业的渗透,互相促进、实现双赢。制造业方面,充分利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促进线上线下结合、跨产业跨领域融合,打造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要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予以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技术创新应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比如21C创新实验室,依托宁德时代研发能力,聚焦能源存储转化等问题,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模式。另一方面,改造提升电机电器、水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整合重组,形成更有效率、更加便捷、更有竞争力的新商业模式,形成全新的、综合性的产业形态格局。比如,福安按摩设备、霞浦紫菜、海带等海产品、蕉城黄瓜鱼等特色产品,将大数据分析及线上销售渠道、品牌策划和产品运营等优势相结合,促进区域全产业链建立,进一步扩大在电商领域形成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二)深化产业融合,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


  针对服务业“三新”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要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重点围绕我市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带来的流动性红利,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包括电子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等在内的产业生态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跨界融合。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通过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此外,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以及日益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商贸、旅游、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内重点培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企业,打造服务业“三新”经济的品牌。


  (三)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构建创新友好的营商环境


  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努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涵盖创新友好的法律软环境、稳定可预期的政策软环境、与新经济对接的融资软环境和具有吸引力的人才软环境。一是支持企业创新,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积极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市场的前瞻性,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政府要加大对创新资源开发的财税支持力度。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于各类新生的“三新”模式,提供更多帮助与支持,为更多新技术、新创意的落地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现有政策制度与“三新”经济的适用性研究。同时,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注意防范技术和新产业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为“三新”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信用保障。


  (四)创新人才机制,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关乎“三新”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市级人才政策在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标准化建设等工业转型升级相关领域的创业创新人才有所倾斜。针对市场变化加强校企合作,运用好我市新建的职业技术学院平台,注重文化创意、电商直播等新产业链人才及运营团队的培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用良好的机制、政策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为我市“三新”人才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