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也摩拳擦掌,想着要做点什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可不管准备工作做得多充足,气虚的孩子在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一、气虚是什么回事?
气虚是中医的术语,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些列病症。
气虚的孩子,总是体弱多病、容易变成过敏体质,平时面色泛白、容易乏力、头晕,不爱运动,稍一动就爱出汗。
气虚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与气的功能有关。
1.气有什么作用?
气看不见,却是维持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基础。看看气的作用,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气有保护作用。阳气足百病除,就像给孩子加了一个无形的金钟罩,一般外邪都打不进来。
气有温煦作用。我们维持体温、温煦五脏、经络脏腑靠的都是气。
气有推动作用。推动五脏运转、血液流动、大小便排出、汗液排出。
气有固摄作用,主要指血液、汗液、尿液等津液。身体里气足的孩子,能推出去也能收得回,气虚的孩子要么推不动,要么收不回。
2.气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看了气的作用,宝妈应该明白萍姐为什么说:气虚的孩子开始就输了。
其他孩子在赛道准备拔脚狂奔,气虚的孩子忙着生病。身体一生病,几乎就是不长个子的。
病好了一看,人家都跑完一半了。就算没生病,气虚的孩子生长速度也会比其他孩子慢。
在高倍速成长的春天,气虚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病,更是浪费了春生好时机。
二、孩子为什么会气虚?
气虚的形成,有三大原因。
1.先天不足
每个人都有父母给的先天之精,这个精气藏在肾里。
父母体质好,给孩子的精气越足越好;父母体质弱,给孩子的先天之精也会不足。
有的孩子从小就体弱,这和先天不足有很大关系。
2.过度劳损
过度劳损一般都出现在大人身上。
这些人先天条件好,但是不怎么珍惜。饮食不节制、熬夜、过度忧思、劳累,透支了身体的精气。透支得差不多了,身体也就虚下来了。
3.气血生化不够
每个人除了父母给的先天之精,还有靠脾胃生化的后天之精。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需要的精气,全靠脾胃运化食物,获取五谷精微得来。
但是脾胃比较矫情,喂养不当容易造成脾虚,脾虚了自然会影响气血生化。脾虚的孩子,90%都有气虚,只是轻重程度有区别。
父母给的先天不足,咱们没法改变。过度劳损一般也和孩子不太搭边,想把虚掉的气补回来,重点还是在脾胃头上。
三、气虚怎么补?
给孩子补气,要注意结合健脾,健脾益气效果才最好。
1.食疗补气
适合孩子吃,又兼备健脾益气功效的食材,萍姐都为您准备好了。
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本草纲目》认为,香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对于气虚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
小米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凝聚的“粥油”,最为滋补。
山药
《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不热不燥,性味平和,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
太子参
太子参又被称为孩儿参,入脾经肺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
给孩子煲汤时放上一点(一般是5克左右),就能起到补益作用。
这些食材既有效又平和,给气虚的孩子补益再好不好。
2.运动补气
运动不仅可以生阳,还可以补气。
气虚的孩子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慢一点、柔和一点的运动反而更适合。散步、慢跑、学学太极拳或八段锦,都是不错的。